法国设计师Stefan Sagmeister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题:假如生命有80年,我们大约会用前25年学习
,中间40年工作,最后的15年退休,为什么不可以拎出5年的退休时间,把它一年一年穿插在辛勤工作的40年之间呢
?Stefan把算术题变成了现实里的实验:每隔7年,他关闭在纽约的工作室,带着员工在巴厘岛闲晃。事实证明,这
一年空白期里积累的能量和灵感,让接下来的7年充满生机,而不是气喘吁吁。
同样思路的“休耕”潮在台湾日渐深入人心。“休耕”是很东方思维的比喻:土地累了,养分来不及复原,长不出好东西;农人累了,便没办法好好照顾作物。休耕之后的复耕,田地里的收成可以达到前一年的一倍。一位弃业归田的农人说:“亚洲人习惯闷头往前冲,即使迟疑,也不敢不在既定轨道上逗留。不肯停的后果,往往是比走的慢、但走对路的人,要落后得多,痛苦得多。”
放空又遇见自己的“间隔季”
任末末,80后,2011年辞职独自旅行四个月,创造了一个自己的旅行词语—“间隔季”,把自己放空一个季节,不与自己做心理斗争,只是跟随自己的心意生活一段时间,在放空中认识自己。
任末末看起来白皙、安静、自在,不太像个行者或旅行达人。我们相约见面多次,她总忙于工作和加班,能够
想象出她被工作绑架的样子,和城市里其他忙碌的年轻人一样。可是,一个旅行者应该怎样呢?任末末告诉我,“旅行本身就是回报,如果你学会了在长途旅行中如何生活,就知道如何在朝九晚五的日常生活中过出味道来。”
“间隔季”是一种认识自我的生活方式
任末末总是很随性,旅行不喜欢做计划,不是那种提前一年在网上抢购廉价机票的人,也不是那种做足了攻略再出发的人。忙于工作时,会利用短暂的周末加上年假就去了某地,这样的行动有点拿着地图指哪打哪的意思,偶尔稍微提前几天做个简单计划。因为她发现,“很早出发、深夜返程的航班,价格总是很实在。”但是如果凌晨到达北京,第二天一早去上班,你就能看到一个黑眼圈的姑娘继续自己上班族的日常生活,并且精神抖擞。所以,她经常告诉羡慕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去旅行。
任末末对旅行的决定向来很快。去年的春天,她决定开始自己的一段“间隔季”,这个词语源于《迟到的间隔年》一书,间隔年翻译为Gap
Year,通常指的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为期一年的旅行,体验与自己原本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任末末演化为属于自己的“间隔季”。后来当她独自上路,才发现这个概念也许并不像自己所想那样为大部分的西方青年知道,但是这种“间隔年”的生活方式是很多青年认识世界和自我的途径,有修学旅行的人、有边旅行边学习的人、有辞职旅行的人等等,这些青年当中也包括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
在老挝琅勃拉邦的青年旅舍,住着来自不同国家的背包客。凉台的长廊上,任末末和几个偶遇的中国女孩正用汉语聊天,大家正讨论当时去世不久的歌手艾米•怀恩豪斯的国籍。这时,一直坐在旁边沉默的英国男孩用标准的汉语说了一句:她是英国歌手。几个中国姑娘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原来这个懂汉语的人已经“偷听”很久了。这个会说汉语的年轻男孩,就是间隔年这种生活方式的产物,一点都不用惊讶。用任末末的话说,这就是一个超乎我们想象的世界。在告诉父母的话里,她说,很希望下一次能够和父母去看看这个超乎我们想象的世界。“而在中国,在房子车子和稳固的价值观面前,我们到底应该坚持相信什么呢?”
在路上也可以做义工
任末末背着大包在太阳或大雨下,走几个小时为了一两美元的差别找旅馆,仍能笑容满面。而坚持对每个人微笑,是日本姑娘朋子教会她的。这个姑娘在柬埔寨被人抢了包,但她仍然相信她遇到的每个柬埔寨人。
以前喜欢一直在路上,可现在任末末觉得,她更喜欢的旅行方式还是待在某处,坐在街道边市场里,看人们的笑容与生活。这个时候,你也是别人的风景或者拍摄背景,例如在热情友善的印度。
对话:旅行的意义是面对真正的自己
记者:你比较欣赏的旅行达人是什么样的?
任:一种是攻略做得足,知识准备足够丰富详尽犹如活地图。另一种就是不做什么准备,但是他观察和体验的角度很好,感受力很强的旅行者。我觉得这两种都很棒。
记者:你是属于后者吗?
任:我总是很快做决定,这么快速的决定总是不适合提前一年的廉价机票抢票,我的2012年还没有想到旅行计划,因为我都不知道一年后我会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又遇到了谁或是又有什么样的想法,我很喜欢生活的不确定性,每件事的发生对我来说都是惊喜,坦荡荡的时候,喜总是多于惊,每天有欣喜,生活便美好了很多。
记者:你周围的人会对你间隔季的生活方式理解吗?
记者:如果旅行有意义的话,你觉得是什么?
任:去旅行的人太多了,但是不是每个去旅行的人都可以遇到自己。这不代表你要有什么什么样的经历:去了多少地方,见了多少人,购了多少物,而是你在这一趟旅行当中有没有几个小时真真正正面对你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眼泪、脆弱、孤独、自私,面对千疮百孔但是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你扮演的那个完美的人。接受,然后穿越。
记者:你是一个人旅行?
任:一个人旅行,学会好好爱自己,和自己相处,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冒不同的险,陌生的城市,和陌生人搭话,和陌生人一起旅行一段,一起游荡,最后成为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相互祝福的朋友。去旅行的人太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遇到自己。
【编辑点评】年轻的时候,总想经历更多的事情。赞美不同,看其他人如何去面对他们的生活。走长长的路,找回自己,放空自己。但是需要记住的却是,世界再大再美好,人们还是要在当初逃离的日子中认真生活,只是在经历了放空和清零之后,人们更容易回归红尘,把平平常常的日子活得有滋有味。
标签: 情感
推荐阅读:
评论: